地(dì / de)膚子(zǐ)
藥材圖片
功效
《神農本草經》
味苦,寒。主旁光熱,利小便,補中益精氣。久服,耳目聰明,輕身耐老。
《本草經集注》陶弘景
味苦,寒,無毒。主治膀胱熱,利小便,補中,益精氣。去皮膚中熱氣,散惡瘡疝瘕,強陰。久服耳目聰明,輕身,耐老,使人(rén)潤澤。
《玉楸藥解》黃元禦
味苦,微寒,入足太陽膀胱經。利水瀉濕,清熱止淋。
地(dì / de)膚子(zǐ)清利膀胱濕熱,治小便淋澀,療頭目腫痛、狐疝陰㿗、腰疼脅痛、血痢惡瘡、陽痿諸證。
使用注意
《神農本草經》
地(dì / de)葵
《本草經集注》
地(dì / de)麥
飲片圖片
飲片
《本草經集注》陶弘景
生荊州平澤及田野。八月、十月采實,陰幹。
今田野間亦多,皆取莖苗爲(wéi / wèi)掃帚。子(zǐ)微細,入補丸、散用,
《仙經》不(bù)甚須。
《中藥大(dà)辭典》
爲(wéi / wèi)藜科植物地(dì / de)膚的(de)果實。秋季果實成熟時(shí)割取全草,曬幹,打下果實,除淨枝、葉等雜質。
生長于(yú)山野荒地(dì / de)、田野、路旁,栽培于(yú)庭園。分布黑龍江、吉林、遼甯、河北、山東、山西、陝西、河南、安徽、江蘇、甘肅等地(dì / de)。各地(dì / de)多有栽培。主産河北、山西、山東、河南等地(dì / de)。此外,遼甯、青海、陝西、甘肅、四川、江蘇、安徽等地(dì / de)亦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