蒼耳子(zǐ)
藥材圖片
功效
《神農本草經》
味甘,溫。主風頭寒痛,風濕周痹,四肢拘攣痛,惡肉死肌。久服益氣,耳目聰明,強志,輕身。
《本草經集注》陶弘景
味苦、甘,溫,有小毒。主治風頭寒痛,風濕周痹,四肢拘攣痛,惡肉死肌,膝痛,溪毒。久服益氣,耳目聰明,強志,輕身。
《雷公炮制藥性解》李中梓
味甘,性溫,有小毒,入肺經。主風寒濕痹,頭風腦漏,疔腫困重,疥癬瘙癢,血崩,大(dà)風,癫痫,善能發汗。炒令香,杵去刺用。
蒼耳甘溫,故能走表,肺主皮毛,所以(yǐ)入之(zhī),肺主風邪,故治療如上(shàng)。
《玉楸藥解》黃元禦
味苦,微溫,入足厥陰肝經。散風濕拘攣,瀉濕去風,治肢節攣痛,瘰疬疥疠,風瘙瘾疹。
使用注意
蒼耳
《神農本草經》
葈耳實、胡葈、地(dì / de)葵
《本草經集注》
葹、常思
飲片圖片
飲片
《本草經集注》陶弘景
生安陸川谷及六安田野,實熟時(shí)采。
此是(shì)常思菜,伧人(rén)皆食之(zhī)。以(yǐ)葉覆麥作黃衣者,一(yī / yì /yí)名羊負來(lái)。昔中國(guó)無此,言從外國(guó)逐羊毛中來(lái),方用亦甚稀。
《中藥大(dà)辭典》
爲(wéi / wèi)菊科植物蒼耳帶總苞的(de)果實。8~9月間果實成熟時(shí)摘下曬幹;或割取全株,打下果實,除淨雜質,曬幹。
全國(guó)各地(dì / de)均産。主産山東、江西、湖北、江蘇等地(dì / de)。
加工
《雷公炮炙論》
雷公雲∶凡采得,去心,取黃精,用竹刀細切拌之(zhī),同蒸,從巳至亥,去黃精,取出(chū),陰幹用。
《中藥大(dà)辭典》
揀盡雜質,去刺,篩去灰屑,微炒至黃色,取出(chū)放涼。